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他曾被日本称为“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”。

他设计的中国人物画,获得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设计一等奖。

他创作的《八仙图》和《秋声赋》,分别藏于中国美术馆和美国伯明翰博物馆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国画“大师”范曾

他创作的巨幅画作《唐人诗意图》,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;他还曾为《大学语文》教材作画。

他曾以2011年的作品成交总额近10亿元的成绩,进入“2012胡润艺术榜”,并蝉联中国“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”头衔。

他的画作《八仙图镜心》,曾在2012年由北京九歌以6900万元拍出,在同行中可谓“天价”。

他就是范曾,中国当代国画大师,文学家和诗人。

可是,这样一个在绘画艺术上造诣颇深、名气颇高的人,近年来却时常被骂,甚至许多人直言不讳地说,很讨厌他。

他到底做了什么,让一些人讨厌?甚至嗤之以鼻?

今天,我们就从他如何对待恩师、如何对待婚姻,以及如何对待作画的态度上,来寻找一些端倪。

自视清高,才华横溢

有人说范曾很狂。

可是,范曾听到此话,并不否认,还笑着说:“孔子讲,狂者进取,猾者有所不为也。”

不仅如此,谈到自己的绘画成就,范曾这样评价:“我是坐四望五,以待来日”。

什么是“坐四望五”呢?

范先生有自己的看法:“画分九品,略去前三个,其之四品,已成大师,凤毛麟角;

其之五品女人梦见人物画,谓之巨匠,可以说五百年出一位,生活中很难见到;其之六品,可称魔鬼,从未看到……”

在常人眼里,一般真正的大师,都比较谦虚,更是不愿意被人称为“大师”的。

可是范曾却公开自我评定为“大师”,而且毫不谦虚的宣称,自己已超越了大师的境界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

看来,这个范曾,真的是很“狂”呀!

不过,“狂人”自有“狂”的理由。

范曾于193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,据说范仲淹是他的29世祖。如果从那时算起,范家的十三代人都是文学世家。

如今的范曾,头衔很多,他是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,中国当代的思想家、国学大师。他还是书画巨匠、文学家、诗人等等。

不过,这些头衔都不是凭空来的,都是他从小饱读诗书、学习绘画,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,而得来的。

范曾的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,家里有5个孩子。父亲精通诗书,对范曾的教育也很严格。

或许是言传身教,范曾从小很喜欢读书,而且他很聪慧。据说在七八岁时,就能把《离骚》背得滚瓜烂熟,且最快只需要7分钟。

长大以后,范曾读的书更多了,而且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,比如《四库全书》等。

范曾不仅喜欢东方书籍,还阅读了大量西方的文学和哲学著作。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尼采、叔本华的作品,都是他的必读书目。

这些哲人的智慧,丰富了他的思想和生命,也拓宽了他的目光和视野。

通过大量的阅读,他积累了丰厚的学识,因此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。

其中《范曾自述》、《钟馗神威》、《庄子显灵记》等,就是他的代表作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《范曾自述》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从以上看,范曾的主业应该是文学创作才对,可他为何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呢?

范曾于1955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,后来他发现自己更喜欢美术,于是在1957年转入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。

当他在美术史系学习半年之后,他发现自己更钟情于国画。

于是,他再次转入中国画系,毕业之后就被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。

在此期间,他创作了《八仙图》《老子出关》《达摩神吾》等大量优秀的作品,他还在毕业前夕创作了《文姬归汉图》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画作《八仙图》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《老子出关》

这个《文姬归汉图》也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画作。因为这幅画上,获有郭沫若先生题的一首长诗,这首诗后来还被刊登在《文汇报》上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《文姬归汉图》

范曾在中青年时,对于创作还是抱着很虔诚、很严谨的态度,也创作出了大量的佳作和名作。

这些作品不仅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精髓,他本人也因此斩获了诸多荣誉。

可是在近些年,范曾的创作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

尤其是他在对待恩师和对待婚姻等问题上,其言语和行为,实在让人不敢恭维,甚至令人讨厌。

有人说,从范曾对待恩师、对待婚姻、对待画作的态度上看出,他根本就是“无品”。

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
被骂原因之一:为一己私利,侮辱和迫害老师

中国素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,范曾不仅没有做到这一点,还对老师不尊重,甚至还迫害和侮辱老师,这也许就是他被骂的原因之一。

范曾的许多老师都赫赫有名,但是这么多年来,他跟这些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恩怨,包括沈从文、黄永玉和李苦禅。

前面提到过,范曾在上学期间创作的《文姬归汉图》,得到了郭沫若的好评。

在他大学毕业等待工作分配时,听说著名作家沈从文对这幅画作的评价也不错。

于是,他想以此为契机,认识沈从文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著名作家沈从文

为了实现愿望,25岁的范曾那时“天天给沈老师写信”,表达了对老师无限的敬仰之情。两人见面后,范曾对沈老师更是毕恭毕敬。

沈从文亦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,看到这样的青年才俊,于是就不遗余力地引荐,并千方百计地把他安排到了博物馆工作,让其逐步踏入了京城的上流文化圈。

起初的范曾还是一个尊师重道、懂得感恩之人,还经常去沈老师家虚心求教。

有一次,天刚蒙蒙亮,范曾敲开了沈从文的家门。

沈老师正在纳闷学生为何一大早就来造访,只听范曾关切地说:“昨夜梦见沈先生病了,我不放心,所以就连夜赶来。”听到此话,沈从文甚为感动。

可是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,师徒两人这样的“蜜月期”,也不过四年。

就在那段特殊的时期,沈从文受到了批判,遭到了一些人的举报。

而且这些人中,尤属范曾的大字报例举的“罪状”最多。

这些罪状,似乎条条都“罪大恶极”,范曾竟然赫赫然写了几百条。可是,在沈从文先生看来,那些“罪状”都是“无中生有”、“无一条成立”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《边城》

沈从文完全没有想到,自己一生恪守传统美德,对人对事常怀恻隐之心和纯真之念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,居然被这个平日对自己俯首帖耳的徒弟,残忍倒戈、落井下石。

他当时只说了八个字:“十分痛苦,巨大震惊。”

最令沈从文伤心的是,范曾当年画了一幅商鞅的画。作为对中国服饰有深入研究的专家,指出了这幅画像中服饰的不对之处。

却不料范曾指着他说:“我是中央批准的,你那套已经过时了,你靠边吧!”听到此话,沈从文当即气得喘不上气。

他一个人愤愤地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,找到一位朋友谈及此事:“我一辈子没讲过别人坏话,我今天不讲,会被憋死的。”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沈从文

那个时代结束后,沈从文被平反了。范曾却把这一切都归结为“时代的错误”,丝毫不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。

而晚年的沈从文,再也不愿在公开场合,跟人提起范曾的名字。

范曾还跟老师黄永玉反目成仇。当年范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历史时,老师是黄永玉。

后来他声名鹊起后,就开始嘲讽老师的画作:“既无色彩,又无线条”。

甚至他还画了一幅洋人牵狗的画来讽刺黄老师,后来还写文抨击黄永玉。

其文言辞之激烈、语言之恶毒,不了解情况的人,以为两人有什么血海深仇呢!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嘲讽黄永玉的画

不仅如此,名气越来越大的范曾,跟沈从文和黄永玉闹翻后,还对恩师李苦禅也开始不恭不敬,居然跟老师以“兄弟”相称。

如此傲慢无礼、目中无人,李老师从此拒绝认这个徒弟。李苦禅评价范曾,“子系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。”

并在临终前嘱咐身边人,待自己走后女人梦见人物画,绝不让范曾扶灵、祭拜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国画大师李苦禅

看来,这个范曾虽为书画大匠,却不懂得尊师重教,让老师们如此寒心,实在跟其“大师”的名声不相符啊!

被骂原因之二:夺人所爱,薄情寡义

似乎大多数名人一生经历的女人都不止一个,他们的婚姻也不止一段,范先生也不例外。

范曾共有三段婚姻,其中第一段,是与他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林岫。

林岫比范曾小7岁,也是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。

林岫不仅家世出色,自身亦是才貌双绝,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书法作品

如果大家以为范曾“蚯蚓体”的书法很棒,再来看林岫的书法,就会感叹,原来差距这么大呀!怪不得李敖评价范曾的书法“做作讨厌,账房先生的毛笔字而已。”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书法家林岫

林岫很擅长行草,是国内著名的书法家。

她的作品不仅参加国内重大书法展,还多次参加国际书法展,包括“中国20世纪书法大展”“国际书法交流展”“日中代表书法家作品展”等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林岫书法作品

据说年龄相差7岁的两人,缘分来自范曾的父亲。林岫曾经是范曾父亲的学生,当时范父在南通中学当语文老师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林岫书法作品

在旁人眼里,一个学国画,一个学书法,真是意趣相投、天作之合,令人艳羡。

可是,这段婚姻才维持了五年,两人就分道扬镳了。

旁人不知其中缘由,范曾亦是黯然神伤。他说这段婚姻的结果是:“燃料烧尽之后,只剩下痛苦的灰烬。”

不过,有才华的范先生,很快就迎来了他的第二段婚姻。

这段婚姻的女主角,是他的大学同学边宝华。边宝华大学毕业后,与范曾同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。

据说边宝华在大学时就倾慕范曾,无奈她不是范先生的“菜”,他还嘲笑她是中

央美院的“萝卜白薯”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边宝华书法作品

可就是这个范曾瞧不上的女人,却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,不仅及时出现,还鼓励他、支持他,甚至不惧世俗的压力,勇敢地嫁给了他,婚后两人还生了一个女儿。

这期间,范曾和边宝华还一起创作了不少作品。

可是,这段在外人看起来很般配的婚姻,在范先生心里却是死水一潭女人梦见人物画,毫无波澜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与边宝华合作的《宝莲灯》

其实这段婚姻的实质,是男人对女人的“感恩”,而非出于“爱情”。

原来不喜欢的人,即便结了婚,依然不会喜欢。

虽然两人结婚了20年,但范先生对这段婚姻一直心有不甘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,两人最终分手了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与边宝华

或许真是“转角遇到爱”,范先生在边宝华那里找不到爱的感觉,在他的第三任妻子身上,终于找到了。

这个女人就是张桂云,她是范曾的朋友须遵德先生的妻子。

俗话说,朋友妻不可欺。

可是范先生根本不在乎彼此是否有家室,对方是否是朋友的妻子。

他只知道,他爱上了张桂云,她就是梦中那个“梨花一枝春带雨”的“女神”。

范曾跟张桂云的第一次见面,是在张桂云的家中。

那是1971年,当时范曾跟须先生一样,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。那时候的范曾,不名一文,生活窘迫。

那年夏天,范曾和须遵德休假回到北京,好心的须先生邀请范曾到家里吃饭。

就是在须先生家里,范先生认识了张桂玉,并对其一见钟情。

那天,张桂云穿了一件雪白的连衣裙,梳着两个乌黑油亮的麻花辫。

范先生第一次见到她,就怦然心动,并用“春梅绽雪,秋慧披霜”八个字来形容她,之后更是给她写了200多封情书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张桂云

看来男人对美人都没有多少抵抗力,虽然这个美人既不会写诗,也不会作画。

在范先生眼里,张美人“那清澈如潭的双眸,是我全部生命的归宿……这情爱之来,是心灵深处最猛烈而神奇的狂飙般的刹那……”

写下这样热烈情话的范先生,全然不顾对方的已婚身份,也不管对方的丈夫是自己的朋友。

如果须先生当初知道,自己的好心和善意,换来的却是“引狼入室”,并取而代之,该有多么痛苦和气愤!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与张桂云

为了见到心上人,范先生经常趁须先生外出演出或拍戏时,去张桂玉家里跟其约会。

而且为了掩人耳目,他宁愿从第1层楼梯爬到第14层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在世人眼里,这样的感情是不道德的,可是范曾却认为,他有追求真爱和自由的权利。

两人在“婚内出轨”达18年。这期间,范曾给张桂云改名为“楠莉”。

直到两人在相好的第20年,才于1993年11月13日,在法国巴黎举办了盛大的婚礼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与张桂云于1993年结婚

结婚后的两人,夫唱妇随,分工协作:范曾负责画画(包括赠画),楠莉负责盖章、管钱和打理内务。

不过,每次盖章,按以下10万元起步,算是妻子的“辛苦费”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“夫唱妇随”

期间,楠莉还协助夫君做了一些慈善事业。这也算是一种“琴瑟和鸣”吧!

2021年11月9日,楠莉去世后,范曾给她写了一篇讣告。

不过,大家从这份讣告中发现,字里行间充斥着范先生的自鸣得意和薄情寡义,唯独看不到对妻子的深情。

后来有人把“范曾悼妻”与“陈来忆友”,调侃为,“原来有一种纪念叫自我吹嘘”。

被骂原因之三:用“流水线”画作,牟取暴利

据说范曾的字画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极高,原因就是他的画作大都比较出类拔萃,且技艺高超,在同行中属于凤毛麟角,引得富豪们和一些附庸风雅的人士疯抢。

这种疯抢的程度和画面,到底有多火爆呢?我们可以看一看相关报道。

2020年1月18日,北京荣宝斋门店内外人潮涌动,排队等候的人排起了“长龙”。

他们甘愿忍受刺骨的、肆虐的寒风,就是等待范曾新春画展的如期开业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画作

结果开业仅半天时间,范曾所有的画作就全部售罄。

要知道,这些书画都不便宜:其中书法每平尺20万,画每平尺40万。

一件作品,低的大概几十万,高辄达到几千万,却在一个上午就被大家被抢购一空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画作

仅仅半天时间,范先生就轻松入账几个亿。

这种赚钱速度,不仅令人佩服,简直让同行们恨得牙痒痒!

面对这样的火爆场面,范曾说,自己从未送一张画去卖,也从不去卖场。

这种傲慢和自大的口吻,让人不知该“敬佩”还是“气恼”。

套用一句话就是,“羽扇纶巾谈笑间,大把的钞票已争先恐后地收入囊中……”

不过,“花无百日红”,好事也不会永远接二连三。

近两年范曾的书画行情开始逐年降低,甚至在各地发生了多次“流拍”的情况。

据说范曾在北京匡时的14幅画作中,有9幅流拍;在北京荣宝的14幅作品中,有7幅流拍;在云南典藏范曾画作的流拍率,更是达到了100%。

短短几年,范曾的画作从被人追捧,到多次被流拍,差距如此之大,真是令人惊讶!

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,范曾近些年的画作,都是“流水线作业”。

何谓“流水线作业”呢?就是先把画画所需的十几张宣纸,悬挂在墙上,按照构思,第一步先勾勒出画中的人物(或风景)形状,然后再画头部、再画眼睛和鼻子等等。

每一幅作品都如法炮制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的“流水线”作品

原来“大师”的产品跟“装配车间”一样,都是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进行“生产”,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进行复制,而并非跟大家想象的那样,呕心沥血、精心创作。

“大师”俨然就是一个“人体复印机”,通过复印自己的作品,达到赚钱和敛财的目的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作品

当范曾的学生在网上曝光了其“流水线”作画的图片,范曾并没有反驳。

如果购买和收藏范曾作品的那些客户,知道这些作品都是同一尺幅、同一形象、同一内容“装配”起来的画作,还会认为这些作品价值连城,还会小心翼翼地珍藏吗?

而且,范曾作品的价格,远高于同行的价格,这样名不副实的暴利,这样公开地愚弄百姓,他就从未感到过汗颜吗?

如果不是郭庆祥先生挺身而出,披露范曾“流水线作画”的真相,那些花巨资收藏范曾书画的人,还以为收藏的是大师的稀世珍宝呢!

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曾毫不客气地指出,范曾用“流水线”批量创作出来的画作,只是普通的商品,根本就不是艺术品。

这样投机取巧的作品,是为真正的艺术家所不齿的。

一些知道范曾“流水线”画作真相的网友们,很是愤愤不平:

这个自称“坐四望五”的“大师”,简直就是亵渎艺术,欺世盗名!这种靠“流水线”生产的作品,其本质就是“伪艺术”“真垃圾”!

范曾的一个好友刘传铭,曾对媒体披露说,范先生的座右铭是“内靠官僚,外靠奸商”。看来,范大师的内心深处,有我们都看不到的阴暗面。

面对自己的作品不断地流拍,以及后续引起的相关连锁反应,范先生的心境又会如何呢?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范曾

著名画家、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曾说:“艺术家的社会职能,就是向人们证明真善美的存在。”

看来,自称“大师”的范先生,并没有给社会传递真善美,相反,他只是沉迷于名利场,而失掉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刘海栗画作《黄山云海奇观》

记得著名画家吴冠中为了参展,只拿自己满意的画作,不满意的则全部撕毁。

他曾说“我负丹青”。这样振聋发聩、令人肃然起敬的言行,与范曾的“流水线画作”,可谓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范曾:“坐四望五”是一种怎样的体验?

吴冠中画作《花草地》

所谓“言而无信,行之不远”。范曾先生“流水线”的画作,也许经过炒作和包装,可以风光一时。

但其为了一己之私,欺瞒和愚弄客户的行为,必将行之不远。甚至,被世人诟病和唾弃。

如今的范曾,已是85岁高龄。他不仅拥有登峰造极的书画造诣,还拥有令人艳羡的巨额财富。

不过,虽然范曾的名气很大,似乎是“天下谁人不识君”,但是他身边却没有一个亲生子女的陪伴。

尤其他“流水线”画作的行为,遭到了许多舆论的讨伐。

他对待感情的态度,更是让人质疑他的人品。

所谓“作品即人品”,作品正是人品的化身。范曾对待作品的急功近利,其作品的技艺即使再高,也很难流传于世。

毕竟,人品才是作品的写照和基石。

PS:因为公众号改版,很多朋友反映,看不到砍柴的文章了。

如果方便,请给公众号“李砍柴”设个星标吧。

这样,以后你们就能继续看到有观点、有力量、有内容的文字啦。

往期推荐

你的「赞」+「在看」,柴叔都看得见

主题测试文章,只做测试使用。发布者:佚名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jiemeng.link/renwu/5685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